-- 作者:贺建华
-- 发布时间:2007/11/19 21:41:30
-- 熊基权先生的书法特色
熊基权的魏碑书法源于晚清”集碑学之大成者”张裕钊,后追张裕钊之本--北魏石刻,并兼学”二王”(东晋王羲之父子)、欧阳询,旁涉篆隶。三十余年发表书学等论著百余篇,30余万字和大量诗词、楹联、散文。其书作融入个人学养、品德、个性、阅历等。书融南北,风格堂正、灵动、雄浑、奇丽,独树一帜,名重于世,被称为“学者型书法家”。 基权先生的书法是从清末书坛宿将张裕钊处走来。张氏的手札、南宫碑、滕王阁记是基权先生书作的基石。他对张氏书风的挚爱痴迷程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因其常去南宫观赏摹书张碑,旭宇先生曾戏称之为“熊南宫”。在中华大地上学张氏诸家中,基权先生应是佼佼者当不为过。基权先生得张氏大器、开张、雄浑、强健之势,浸于心胸,融于笔端并参研北魏郑文公、张猛龙及诸墓志于其中,又取二王行草飘逸之势,历经三十余载汗水浸润,自成路数,成为河北书法大家,全国张裕钊书法学派杰出的代表。 书法家像棵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面迎八方。而阳光、泥土和水分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才能为书法历史书写辉煌的一页,为书法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基权先生在学书之余潜心于文学和书论,这鲜为人知。这是泥土和水分,与时代的阳光一起滋润着他的艺术。他的许多书法作品是自作诗联,且独具个性和内涵,艺术家的性情在笔墨流动时感染着读者。 “仰望峰拦日,勇攀万丈崚。夕阳红似火,高处汗成冰。”是基权先生秋日登嶂石岩之作,诗文恰倒好处地表现了太行名胜嶂石岩的奇异风光。有如钟乐,震撼山旌,而又以刚健险峻之笔法书之,可谓书文并茂。 至于基权先生三十万言的书评、书论,更能看出他的学养。《墓志起源新说》,首次提出“铭旌”为源头的是他;《张裕钊研究》系列论文,亦是我国张氏艺术研究的领先之笔。他的论文中不乏佳作,而文笔又精练准确,功力颇为高深。 欣赏基权先生的书法,同时又读他的诗文,你会感到分外的亲切与明彻。清爽、心怡之际,思绪一如脱缰的野马奔驰于书艺的古道。艺海无涯。基权先生二十余载的书作生涯中,那种孜孜不倦的执著追求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与推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