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学古堂论坛 (http://www.zhangyz.com/bbs/index.asp) -- 『书家推荐』 (http://www.zhangyz.com/bbs/list.asp?boardid=19) ---- 本期专题推荐张派书法专家许乃风 (http://www.zhangyz.com/bbs/dispbbs.asp?boardid=19&id=333)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9/7 22:13:53 -- 本期专题推荐张派书法专家许乃风 许乃风:1941年生,河北唐山人。字残莲,号残莲散人。1952年家祖父许贯青启蒙书法,1959年考入河北轻工业学校(原唐山陶瓷工业学校)美术专业。1964年入教育界从事美术、书法教学。1984年调入唐山市商业学校任专职书法讲师。 许乃风书法、篆刻,在半个世纪岁月中,先后受教于李浴星、严柏年、林惠中著先生。其书法由唐楷溯二王,上窥秦汉,隶楷行草诸体皆能,诗、词、篆刻、楹联均有较深的造诣。60年代初开始研习清末书法家张裕钊书法,50余年笔耕不辍,近年更臻成熟,且能将今天的审美理念溶入传统的书法艺术之中,形成了高古浑穆、凝重典雅而又灵动遒丽、刚健阿娜的独特的书法风格。以碑骨帖姿、精气内敛、笔法雄奇、结体峻峭而自战一家。其近年所书写、刻制的千佘方碑、牌、匾、额深受业内人士的喜爱,时有所求。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展。其书法、篆刻作品皆已流传日、韩、港、澳、台及东南亚诸国,并被日本国收藏。书法润格:500元/平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8 0:53:18编辑过]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9/7 22:16:53 -- 残莲散人许乃风 文 / 李学明 采访书法家许乃风先生,正值金秋,朋友引路,与先生见面。乃风已年过花甲,瘦高挺拔,长发飘洒,高声大嗓,嬉笑怒骂。我笑问“残莲散人”的雅号因何而起,他说喜欢秋荷残莲,并随口吟诗:“竦姿洒落啸秋风,不妖不染自枯荣,一池零乱含天趣,历尽苍桑是此生。”谈及书法,他一脸凝重,“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脉,他的美学境界是与诗词、绘画、音乐、戏曲等很多艺术门类的美学境界是相通的,姊妹艺术之间相辅相成,内涵互补。从中华传统大文化根源中去探求书道之底蕴及内涵,则能获益良多。晋韵、唐法、宋意、明姿、清气皆因此而传,即系其所处时代的美学思想与书法的融入。书法之风常变常新,故必将时代的审美思想有机地融入书道之中,方可言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7 22:19:58编辑过]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9/7 22:19:09 -- 莲残犹有擎天盖 ——记书坛痴人许乃风 初见先生,时逢秋季。 先生瘦而高,银发飘疏,寿眉朗目,秋风吹拂,衣袂飘飘,颇有萧散之状。后多次聆教,先生纵论古今,亦庄亦谐,妙趣横生,闻之如坐春风,如沐化雨,始知先生乃一代学养深厚的书家。 先生姓许,名乃风,字残莲,号残莲散人,祖居唐山,自幼博闻强记,及长德艺双修。治古文,雅好诗词,尤工联对,信口拈出,即成佳韵。治篆,成印数百方。善工笔,早年就学于唐山陶瓷工业学校美术专业,尤长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能,先后受教于李浴星、严柏年、宣道平、赵维崧诸先生。 先生书法,幼承庭训,家祖启蒙,十岁操弧。初临欧,得唐楷之规矩法度,欧书之奇俊险绝。及长慕王,钻坚仰高,殊忘疲劳,仄不暇食,终得右军之飘逸爽秀之神韵。五十年代末开始研习清代书家张裕钊体,以取其高古浑穆,凝重典雅,刚而不烈,秀而不媚之韵势。数十年来,严谨治学,博取兼通,遍读碑碣,笔耕不辍,历半世纪之书海风云,广学各家之长为已用,融二王之俊逸秀挺、洒脱灵动于北碑之中,碑骨贴姿,自成一家,观其书作如修竹沐雨,似玉树临风。 尝观先生作书,调墨展纸之后,默坐静思,收敛听闻,待胸有成竹则挥毫染翰,一气呵成。先生善作榜书,挥笔如椽,运墨如泼,笔势凝重,骨力雄健,结体俊美,安舒挺拔。先生亦喜作行草,激昂时,飞泉漱玉,洒散成雨,凤舞龙翔,变化莫测;徐缓时,笔韵墨渍,触处成春。犹如清风出袖,朗月入怀。每作完一幅,拈笔而立,端详瞻顾,颇觉踌躇满志。 尝闻先生论书:“蔡邕《笔论》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咨性,然后书之。’就是说欲书之前,须闲散逸致,摈除杂念,心气和平,凝气敛神,才能进入法境,诞生佳作。如今,部分青年人多浮躁之气,且急功近利,所缺者散淡超脱,故往往欲速不达。故年青人学书,切忌心浮气躁,必须志存高远,意寄淡泊,坚忍不拔,才能渐入佳境。”先生名言警世,闻者赧颜。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脉,它的美学境界与诗词、绘画、音乐、戏曲等很多艺术门类的美学境界是相通的,姊妹艺术之间相辅相成,内涵互补,必须多有涉猎,多有研习,以参悟其中之奥秘。如此,既可增书法之外功,亦可长学识之内养。”先生亦非食古不化之人,他说:“晋韵、唐法、宋意、明姿、清气皆因世而传,即系其所处时代的美学思想于书法的融入。书法之风常变常新,故必将时代的审美思想有机地融入书道之中,方可言书。” 先生早年长居乡野,亲事稼穑,躬耕垄亩,有农人疏简朴拙之风。不喜繁文缛节,与人交往,爽快自然,与之交谈,高声大嗓,喜笑怒骂,现于言色。其对朋友、晚辈多是慷慨仗义,倾其所能,有求必应。因为人豪爽,常宾客盈门,九流杂处,虽贩夫走卒而不弃。 先生六十年代初步入教育界,先后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四十余年。先生戏称自己为“教书鬼才”,盖因其无论自己精神状态如何,或怒、或悲、或愁、或苦,只要一进教室,则可将三千烦恼抛诸九霄云外,但见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妙语联珠,学生侧耳以听,多有得益。先生之教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阐“养悟”,学生多有所成。某年,毕业生送先生一联云:“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年风十万栋梁。”比喻先生四十余年教学成果之丰硕,实不为过。 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深戒张扬,常说:“书法乃静修之道,只有在静中才能参悟其真谛。”并时常告诫学生不得在社会招摇,更不能只图虚名,应全身心致力于书道之潜修。 先生不求名而至。近十数年,求书者络绎不绝,为本地及外省市书写刻制碑、牌、匾、额千余方,均被社会所认可。先生书作多次赴日、台展出,并被收藏,七十年代其书作即已流行港、澳、台及东南亚诸国。先生热心公益,多次参与捐赠及展出义卖,口碑极高,是唐山市蝉联三届的市级政协委员,且忠于职守,积极参政议政,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着自己应做的工作。 先生有室名残莲书屋,不仅有书画妙迹、金石古玩,且有名茶香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遇雅君子登门,数支香烟,一杯清茶听先生哼几句字正腔圆的京剧,或听先生讲一些书坛掌故,可谓其乐陶陶,不知今夕何夕。中堂先生有云:“得浮生半日之闲,可抵十年春梦”。 愿先生笔墨之树长青。 残莲高士事传奇,昔日农夫今作师。 字法廉卿存铁骨,韵追逸少绝尘缁。 一生桑海身为史,百度春秋梦是诗。 今夜欣闻白头颂,一天花雨落纷披。
倾盖相逢胜故人,十年那得友师分。 一杯浊酒空千古,三碗清茶思不群。 势盖开张苏学士,神超俊逸鲍参军。 阳春本是云霄曲,难得人间恣意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7 22:19:33编辑过]
|
-- 作者:武志泉 -- 发布时间:2007/9/7 23:53:58 -- 大家风范!!! ![]() ![]() ![]() |
-- 作者:momo -- 发布时间:2007/9/8 1:01:42 -- 紫沙工艺大师顾绍培先生长女顾勤与女婿储峰向许乃风先生赠送亲手所制紫沙壶,许乃风先生分别赠送嵌名对联两副. |
-- 作者:瞿昙 -- 发布时间:2007/9/8 15:51:25 -- 顶!! |
-- 作者:momo -- 发布时间:2007/9/12 8:48:13 -- 以下是引用8j21在2007-9-11 11:11:39的发言: 乃风先生太有大家风范了。小女很想认识一下,想请陈版主引荐。不知妥否? ![]() 请与站长陈启壮联系,电话已经短信通知,谢谢您的支持!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10/29 18:34:47 -- ![]()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11/15 19:39:54 -- 回复! 请各位看看许乃风老师为站长写的学古堂匾额吧! ![]() ![]() ![]() |
-- 作者:陈启壮 -- 发布时间:2007/11/15 19:40:46 --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