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学古堂论坛  (http://www.zhangyz.com/bbs/index.asp)
--  字外功夫  (http://www.zhangyz.com/bbs/list.asp?boardid=22)
----  开贴:说书法技巧  (http://www.zhangyz.com/bbs/dispbbs.asp?boardid=22&id=5689)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2 13:42:44
--  开贴:说书法技巧

         近来读了一些书法理论书,在此开贴,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内容与诸君共飨(手头慢,各位慢品,希望有用):

1、应该对碑贴造型保持敏感,脑子里储存大量信息,然后每天过电影似的反复出现,才能增强记忆,这是读贴的重要性。

2、虚实相生,强调对比是好事,但故意的把这一块挤紧,那一块拉松,这个做法容易,不高级。古人的作品看似不经意间其实什么关系都理顺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2 13:46:19
--  

3、圆笔魏碑《郑文公》等能放大,始平公等放大不好,当代某个写魏碑的名家怕把方的外形丢掉就不是碑了,这是误解, 太注重表面了,其实康有为、于右任已经做出了例子。

4、起笔要干净,行笔要很好地与落笔衔接,转换处也要相互照应,勿抛筋露骨。赵之谦晚年就检讨自己起笔不简洁,摇摆太多,可以给大家启示。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2 13:49:53
--  

5、线条的质量是需要一辈子锤炼的。一般人连冲3拳就没劲了,而高手能连冲30多拳且拳拳有力,线条道理也一样。

6、要注意点画对空间的分割。有无空间意识是区别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的标志。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2 13:53:41
--  

7、陆维钊临书经验:双勾一个经典碑贴,50字左右即可,从中体会古人书定的精微之处。其法可信、可行,我正在试验。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2 14:04:02
--  

8、读一个名定有贴你要知道他是写于风格形成前还是形成后,是中年还是老年,包括拓本、版本如何都应了解,这些你都知道后再临贴心里就数了。读贴要细。要不厌其烦。

9、参加展览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迎合评委、模仿评委的字现在最不可取。写字还是要入古、出新。


--  作者:李月丰
--  发布时间:2010/12/23 8:50:59
--  
谢小汤匙版主的精妙采摘,读了很受益。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3 14:31:01
--  
谢谢月丰版主关注,下面继续:
10、黄宾虹作画提的“五笔、七墨”同样适用于书法,即:平、留、圆、重、变的“五笔”,和浓、淡、破、泼、积、焦、宿“七墨”。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3 14:35:19
--  
11、学书法向谁学?一般来讲自学(学自己)等于自杀。(同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搞创作时要抛开暂时不太熟知的技法,用自己舒服的手法表现也来即可,别怕写坏,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小、连断、开合、欹侧等节奏变化上,要有“硬搞”的作风。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3 14:39:18
--  
13、落款好比武术表演结束时的收式,开始时的腾挪跳跃最后通过一个稳健的收式稳稳收入才好。

--  作者:小汤匙
--  发布时间:2010/12/23 15:15:04
--  
14、写碑时的用笔要沉稳,把笔扎进纸里,行笔时要竭力与之争,不期颤而颤,线条像犁头翻出的泥土一样有厚重感、苍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