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本网将为顾问,张派书法专家许乃风先生举办网上个人书法展,敬请关注!
书法展地址:http://www.zhangyz.com/bbs/index.asp?boardid=20
近期,本网将为顾问,张派书法专家许乃风先生举办网上个人书法展,敬请关注!
书法展地址:http://www.zhangyz.com/bbs/index.asp?boardid=20
残莲散人许乃风 文 / 李学明
采访书法家许乃风先生,正值金秋,朋友引路,与先生见面。乃风已年过花甲,瘦高挺拔,长发飘洒,高声大嗓,嬉笑怒骂。我笑问“残莲散人”的雅号因何而起,他说喜欢秋荷残莲,并随口吟诗:“竦姿洒落啸秋风,不妖不染自枯荣,一池零乱含天趣,历尽苍桑是此生。”谈及书法,他一脸凝重,“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脉,他的美学境界是与诗词、绘画、音乐、戏曲等很多艺术门类的美学境界是相通的,姊妹艺术之间相辅相成,内涵互补。从中华传统大文化根源中去探求书道之底蕴及内涵,则能获益良多。晋韵、唐法、宋意、明姿、清气皆因此而传,即系其所处时代的美学思想与书法的融入。书法之风常变常新,故必将时代的审美思想有机地融入书道之中,方可言书。”
许乃风研习书法先后受教于李浴星、严柏年、林惠中诸先生,其书法隶楷行草诸体皆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研习清代书法家张裕钊。谈到张裕钊,乃风感慨万千。他在1959年逛建国路慎余书局时,看到一卷旧帖,正是张裕钊的。乃风得此帖,如获至宝。张裕钊是晚清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更是一个独辟蹊径的著名书法家。康有为称“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将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之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又称“集碑之成,张廉清也。”自那时起,许乃风记住张裕钊要求弟子的一句话:“用功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终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他从此像掘井一样,终守一井力求及泉,艰苦研习张裕钊书法,誓当张裕钊书法传承者。他以张裕钊书法为基础,注意吸取别家之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意于古法之外。他研习张裕钊书法一晃40多年,取其高古浑穆,凝重典雅,刚而不烈、秀而不媚之韵势,终于以碑骨贴姿,精气内敛,笔法雄奇,结体峻峭自成一家。
由于乃风所书着实漂亮,以致有人质疑,说是美术字。我提到此说,乃风大笑,信手拈来一笔,铺就纸张,撰写偏旁部首,横折弯钩,任何点画都有圆意,一般不露锋芒。凡点都成椭圆形,横与竖则是拉长了的椭圆,撇、捺、钩的入笔和收笔都呈大小蚕头状,首尾皆圆,在折笔处用托和捻的手法写成内圆外方或外尖的特色,内部成弧形,不留棱角,起笔藏锋,笔笔中锋,既有篆书的意趣,又有魏碑的风格。
2003年10月,纪念张裕钊诞辰180周年暨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鄂州举行,许乃风应邀参加,来自全国的张派书法大师有百余人。学术研究会上,许乃风弟子陈启壮登台宣读论文,令人瞩目。笔会交流,各地张派书法大师一展风采,乃风与弟子妙文叠书。鄂州大学校长走上前说:“我只求许老师一幅字。”乃风书“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相赠,却不料引来求书者排队,师徒二人只好放弃晚间观看烟火,连续挥毫3个多小时,才算作罢。一时间,风光无限。张裕钊四世孙张瑞娴女士邀乃风到她家做客,她说想不到唐山还有研究张裕钊40多年的人,特意请乃风书写一幅,送张裕钊纪念馆收藏。
许乃风研习书法的漫漫长路,恰好是他从事美术、书法教学40多年的耕耘之路。此间他曾连任三届市政协委员。他桃李三千,教学成果丰硕。他深戒张扬,甘于寂寞,还常告诫学生不得在社会上招摇,不要图虚名,要全身致力于书道之潜修。近年来,求书者络绎不绝,许乃风所书写、刻制的1000多方碑、牌、匾、额深受业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认可。他还有很多书法篆刻作品流传到港澳台和东南亚及日、韩,并被日本国收藏。
采访结束时,乃风说:“研习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传承张裕钊书法是我最大的心愿,让自己的作品美化人民生活是我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