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类同文章,都有偶得之妙,切不可臆造。
写了十几年的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有道是熟能生巧,只是觉得越写越轻灵,越写越清逸,且常常感动于自己无意中的走笔韵律,似乎有种极强的音乐感。
记得高中时,班级兴起模仿庞中华书法热,一时间,大家埋头伏案,苦心练字。结果却练出了花样,小有成就者还有那么点意思,但如果不是刻意着笔,仍会原形毕露,一塌糊涂。这就是盲目模仿的结果。
唐代“韵颈”派书法大家虞世南《笔髓论》中说:“心为君,手为辅,力为臣,迟速虚实,拂掠轻重,不疾不徐,得之心而应之手。”这便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了。字在落于纸上之前早已成形于心,这便是“心为君”,即“字由心造,意在笔先”。至于手,简单的说,只是工具而已,但笔姿尤为重要,它能影响到字的柔韧刚劲是否到位,这便是“手为辅”。常有人问我练字练了多久一类的问题,对于这样千篇一律的提问,我不知该如何作答。其实,练字不妨说成“恋”字。这就涉及到最敏感的一点——兴趣。有些人煞费苦心地练字,只是为了脸儿能过得去,不至太丢人。悲哉!是否能写一手好字绝非简单的时间堆砌而得,也绝非是刻意求得的,这完全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所求,是随意而不失章法的精神境界,我不欣赏非要苦心费力地把一池水染成墨色方练成一手好字,人生苦短,这样岂不太浪费时间。所以要开启你的心智,激发你的灵性,走人真境界,如此得来的东西方能成为永久的财富。
曾经与一位老师谈及写文章。“文章”二字刚刚出口,老师便毫不客气地直言对我讲:“不要轻易称自己的文字为文章。‘文’即写字,你还没真正练就出什么章法。”是的,承载了太多的赞许,我却不敢懈怠众人的认可,更不敢高看自己,所以我不轻易称自己的文字为“文章”,也不轻易称自己的文字为“书法”。我知道还差得远,只不过我会不停地写,不停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