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帖的直接目的是入帖,对初学者来说就是书法入门,是生中求熟的过程。临帖是读帖的继续,是学书成功的必由之路,从古到今灿若星河的众多书法名家无一不从临习开始,完善自我,自成一家。临帖同理,是掌握书写技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方法,只有通过临帖,才能使视觉形象变为动觉,达到形成掌握技能的目的。通过临帖掌握其用笔手法、技巧,从中探索出书法技巧、规律,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临帖也有技巧,临帖应从整体着眼,要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间架结构和神韵,做到意在笔先,下笔一气呵成。应当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或看几个字写几个字,决不可看一笔,写一笔,拼凑而成,那样会使笔意尽失,风神俱损。要把临帖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妥善安排临帖的时间,坚持天天练,切忌出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人虽在临帖,但注意力不集中,帖放在那里,写的却是自己的东西等不良现象,要保证临帖时间落实,质量落实。写烦了就不要勉强写下去。
临摹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实临和意临。这两种临摹方式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它与碑帖的法则型和风格型有相互的对应。法则型碑帖以实临方法为佳,风格型碑帖以意临手段见胜。这一对应关系在书法学习中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在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实临的方法对其进行研习,是行之有效的正途。写实临摹应最大限度地贴近原作,概括地说,就是要逼真。要达到这一标准,可先用外轮廓线确定所临范字的基本形态,这样从总体上对该字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外,每一碑帖都有自己的笔意,折射到用笔上,则有提按、缓疾等不同,具体到形状、位置、力度也各不一样。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就会以平拖的用笔方式代之,这与原帖的技巧规范绝对是南辕北辙的。而若只注意了提按,也会破坏原有的笔意,影响整个字的完美逼真,最终失去原帖的神貌。
总之,临帖一定要讲求质量,数量再多,质量上不去也不行。起、行、收笔一定要遵照原帖,不能掺杂自己的东西。创作要在临帖的基础上进行。正如齐作声所说:习书“要守一家,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