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十月十八日,受张裕钊文化园理事会的邀请,站长陈启壮、总版主刘德生、版主武志泉应邀出席了“张裕钊文化园”开园庆典。
张裕钊是晚清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1823年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长岭龙塘张村。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帖于一炉,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他创造了影响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书法。张裕钊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其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现南京)、湖北等书院,培养学生众多。
张裕钊文化园座落在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丛林村,文化园分为张裕钊文史馆和张氏先祖纪念馆。两幢主体建筑,共耗资2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梁子湖畔的沼山、东沟、涂镇等地的村民捐款,捐款村民达万人,捐款额少则数百元,最多的一笔达15万元,还有不少村民捐出木匾、石刻等文物。
张裕钊文化园的发起者张绍银、张绍顺、张绍秀、张绍威是张氏家族几位德高望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文化园负责人张绍银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努力,使得张裕钊文化园建设进展顺利。文化园占地百余亩,计划分三期进行,3至5年建成。张裕钊文化园已经建成张裕钊文史馆,主要展示张裕钊的书法真迹等相关史料;以及张裕钊书法碑廊,该碑廊长80米,主要展示张裕钊书法精品60余幅等。后期将建设张裕钊书法流派碑林、廉卿塔(张裕钊字廉卿)、重建张裕钊故居、民俗馆等景点。
张裕钊文化园开园当日,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区千余书法专家和爱好者及鄂州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本村村民共千余人参加了开园庆典活动。宽阔的广场、精致的小拱桥、古色古香的张裕钊文史馆和张裕钊先祖堂、张裕钊先生古铜色的座像、张裕钊展馆、戏台以及张裕钊书法碑廊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家脸上带着微笑、赞叹以及仰慕之情。
整个园林,沐浴在秋日阳光温煦中,绽露出古风古韵,厚朴典雅、高峻轩昂、气势恢宏、美轮美奂。这里,文化与自然辉映,特有的自然景观为其增添了质感,厚实的文化底蕴散发光泽。
张裕钊文史馆碧瓦重檐,檐牙高啄,上面“文宗学府”四个大字,出处张裕钊书帖集字。
张裕钊文化园开园盛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开园现场湖北著名学者白雉山先生诗贺文化园盛大开园。
正值枫丹菊桂香,嘉宾欢聚更情长。
创其张体惊当世,辟就名园耀故乡。
千载以来无与比,九州而外有同行。
总惭后学才疏浅,愧对乡贤负武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白雉山先生与总版主刘德生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白雉山先生与站长陈启壮、总版主刘德生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白雉山先生与站长陈启壮合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白雉山先生与版主武志泉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鄂州职业大学教师、负责张裕钊文化园文化内涵建设工作的张靖鸣先生为张裕钊
文化园顺利完工和成功开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主要负责站长一行的接待工作
。版主武志泉专门为张裕钊文化园治印留念并与张靖鸣先生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张裕钊传》作者叶贤恩先生与站长陈启壮、总版主刘德生、版主武志泉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张裕钊传》作者叶贤恩先生与站长陈启壮、版主武志泉合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国林先生与站长陈启壮合影,并收藏站长所赠作品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周国林先生与总版主刘德生合影
周国林先生与版主武志泉合影
文化园开园笔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张裕钊文化园理事长张绍银同志(右一,原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区委副书记)向张
裕钊研究会专家叶贤恩先生汇报文化园建设情况。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张裕钊文化园副理事长张绍顺同志(左二,原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区政协副主席)
等与张裕钊研究会专家胡念征先生进行交流。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文化园门厅的张裕钊先生塑像很是气派,让人肃然起敬!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