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乐先生你好,由于站长去北京出差无法及时回复你的问题,德生就先生所言困惑,汗颜解读一二,望能给予帮助。观先生书作,已具很深层面对张体书法的诠释。临摹与创作颇具水平。至于先生所提先就魏晋两汉碑帖入手,个人见解不一,首先之所以学习书法,是对书法的喜欢,中国书法几千年的生命历程中,前人所遗留给后人的的精品碑帖繁多,最关键的是要根据自己喜欢的字体来选择,在其书体中选择一本字帖进行临摹练习。要多写多练,掌握其结构技艺,天长日久,相信一定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还有字如刀刻,欠缺浓淡一说,德生认为,书法必须要取法乎上,张体也不例外,先生有空多研习一下站长为你推荐的《宝剑赞》一帖。其实《宝剑赞》中的字,各个都是力透纸背,浓淡交融的。只是我们现在功夫还未到家写不出与此相结合的书作而已。书法艺术是由“技”“艺”两个层面组成的,技为基础,是为艺服务的。艺依附于技而存在。但现在大多数书家,总是将其混为一谈,本不欲仅为技,最终仍只是技。只有掌握了丰富、复杂、纯熟、技法的技之后,才能进入艺的层面,并且为艺是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艺的自由王国,随意挥洒。创作出“阴阳相极”的书作。以上所言仅为个人浅见,望今后与先生多交流,同学习,共提高。